您好,欢迎您来到新能源电动车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中央政治局会议支持新能源发展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8-10字号【 打印本页
分享到: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落实中,“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排在政治局会议安排的首位,是唯一指明要加快发展的制造业。我们判断,新能源汽车受到政治局会议的“青睐”,是因为:

第一,较强的产业带动力,有助形成制造业生态;

第二,有创新技术承载力,能集合包括新能源、制造、人工智能、网络等多种技术创新;

第三,能满足国内大市场的需求,有助于形成新的消费支撑;

第四,符合绿色发展的低碳需求,代表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要指出的是,中央政治局强调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相关部门在产业政策上加以体现,比如,要减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限制,鼓励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化竞争,对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应及时发放“准生证”等等。发改部门和产业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有更多包容,鼓励市场竞争,而不是基于主观判断进行审批许可式的行业管控。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推动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呢?

在经济上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个后发经济体学习和追赶先进的过程。长期以来,国内一直有“以市场换技术”的梦想,希望能够以市场空间和廉价要素,交换外来资本和先进知识和技术,最终提升我国的技术层次和创新能力。这一策略在逻辑上毫无问题,符合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的定位。不过,国内在落实上述构想的实际情况,却与“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相去甚远,在不少领域,我们拿出了市场和要素,却没有换来技术,也并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高铁领域,与之相对应的可能便是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国内开放较早的产业领域,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在汽车领域引进外资,1983年,以德国桑塔纳为代表的外资乘用汽车品牌开始在中国组装生产。从那时至今,中国的乘用车保有量从不足50万辆发展到超过2.8亿辆(增长了近560倍!),但中国汽车产业在自有品牌、汽车设计、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能力方面仍然不足,在国内市场都无法占据主导地位,更不用说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汽车巨头去一争短长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铁产业。中国从21世纪开始发展高铁。2003年,中国高铁发展确立了“市场换技术”的基本思路,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建设发展中国高铁技术。从2003年10月秦沈客运专线全段建成通车,到2020年年底,中国内地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3.7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高铁发展17年,中国不仅建立起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还系统掌握了高铁系统的设计、建造和维护技术,在绝大部分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如此,中国已开始对外输出高速铁路系统。

在“以市场换技术”问题上,为什么中国的高铁产业做的十分成功,而汽车产业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呢?

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随着私家车市场形成,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短期利益巨大。中国几乎所有的国有汽车厂商都在忙着与外资设立合资公司,尽快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成长的“大饼”——抓紧扩充产能,抓紧销售,抓紧挣钱,这是中国大部分汽车厂商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国内汽车厂商的创新动力根本不强。

安邦研究人员曾在北方某城市了解到,某汽车国企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中,为了获得国家大量补贴而做表面文章,在不短的时间内只有少数几辆电动车装装样子,只在车展或领导视察时拿出来展示。这样的汽车国企只盯着眼前的市场利益,毫无创新的动力,更缺乏坚持创新的意志,何谈“以市场换技术”?

与汽车产业不同,高速铁路系统不是直接面向大众客户的终端消费品,没有那么多的短期利益来诱惑人。相对来说,高铁建设在执行国家意志、实现国家目标等方面,要更坚决、更专注一些。一个重要差异在于,高铁系统建设的决策者和推动者,对于“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更加坚持、更加坚定,达不到中国要求的外资高铁生产商,将面临“出局”的风险。正是这种对国家目标的坚定和坚持,换来了外资向中国转让技术和分享知识。客观来看,对于中国高铁建设能较快形成自主技术,时任铁道部长的刘志军对此是有较大贡献的。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另一个重大变革时期——从传统汽车逐步转向新能源车,同时中国要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碳达峰”目标。技术进步、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得基于新能源的交通系统和相关产业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会。从中国近年来的政策看,中国政府和产业界希望能够抓住这一波新能源车的发展机遇,最好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不过,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弯道超车”思路带有一定的机会主义色彩,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如果自身基础能力不足,难道换一个赛道就能赢了?

在我们看来,发展新能源车产业,中国要吸取过去发展传统汽车的教训,不仅要重视市场利益,还要重视把新能源车产业领域的关键环节做到实处——动力电池、新型材料、电机、电控、电子通讯、汽车设计、汽车芯片、汽车软件、操作与控制系统、激光雷达、车路网云协同、新能源车消费体系等多个方面。

与80年代初不同的是,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技术积累有了很大进步,实现追赶和超越的基础比过去要好。不过,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短期利益,忽略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技术能力。“以市场换技术”是一种看似不错的策略,但如果执行不到位,它就会变成一个“陷阱”。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执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不过在传统汽车产业领域中几乎是失败的。如果执行不到位,它就会变成一个“陷阱”。中国需要在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规避掉过去的做法,真正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企业车型
五菱宏光mini
五菱宏光mini
朋克美美
朋克美美
雷丁芒果
雷丁芒果
雷丁i5
雷丁i5
雷丁i9
雷丁i9
鸿日U8
鸿日U8
 行业动态
·Kia EV Day新能源战 2023-3-24
·全年营收增长率近300% 零 2023-3-24
·哪吒“销冠”出海:3600台 2023-3-24
·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 2023-3-24
·图解新能源|8月动力电池行业 2022-9-14
·5月乘用车销量榜:一汽大众狂 2022-6-12
·山东:到2025年,建成各类 2022-5-9
·如何看待2022年A00纯电 2022-4-20
 展会新闻
·2023第20届中国(济南) 2023-3-20
·2023中国(河北)新能源汽 2023-3-20
·2023中国(山东)国际储能 2023-3-20
·2023中国(济南)电池工业 2022-11-2
·2023中国(济南)充电桩· 2022-11-2
·2022新能源·智能汽车展览 2022-10-28
·2022电池工业博览会 暨锂 2022-10-28
 企业专访
·保时捷2021年交付量公布 2022-1-14
·宝马2021年成绩公布 20 2022-1-14
·小巧玲珑 东风风行T1EV预 2019-11-19
·威马EX6 Plus将于广州 2019-11-19
·福特 Mustang Mac 2019-11-19
·奔驰电动汽车入场 2019-11-19
·宝马4系纯电动版曝光 推三款 2019-11-19
世博展览 新能源专业委员会 山东中小企业协会 中国汽车报网 盖世汽车 西游车展网 锋镝传媒 EV视界 全球电动车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电动汽车网 电动车资源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网 电动汽车资源网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车 车展日车展网 山东省中小企业协会 中国新能源汽车网 一览电动车
电源工业 山东省轻工联社 中国电源产业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企业中心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山东世博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081700 邮箱:shibo6666@126.com
Copyright @2016-2026 inc 新能源电动汽车网 www.weilaiqich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20535号